虽然玛丽·雪莱的小说《弗兰肯斯坦;或,现代普罗米修斯》中的怪物在哥特式恐怖中与吸血鬼或狼人同样标志性,但流行文化似乎并没有给予他太多关注。也许原因在于他根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怪物,而是一个从深刻悲剧故事中诞生的破碎灵魂。然而,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一直被这样的角色所吸引——他比任何人都更了解如何通过叙事和视觉表达在银幕上揭示他们的故事。他的新电影《弗兰肯斯坦》,是对雪莱小说的改编,并不总是逐字遵循原作,但有效地传达了其核心信息。
电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聚焦于由奥斯卡·艾萨克饰演的天才巴伦·维克多·弗兰肯斯坦,第二部分则关注他所创造的生物,由雅各布·艾洛迪饰演。
在开头,德尔·托罗描绘了弗兰肯斯坦艰难的童年——在严厉的父亲身边长大,并在早年失去母亲。在这场悲剧之后,维克多发誓要不惜一切代价战胜死亡。后来我们看到他成年后的实验导致他被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师学院开除。然而,正是在那里,维克多遇到了富有的赞助人海因里希·哈兰德(克里斯托弗·瓦尔兹饰),他同意资助维克多复活死者的工作。
在准备创造未来的生物时,维克多开始花很多时间与由米亚·高斯饰演的伊丽莎白·哈兰德女士在一起。伊丽莎白是海因里希的侄女,而不巧的是,她还是维克多弟弟的未婚妻,这使他们的关系变得复杂。起初充满敌意,但逐渐演变为相互的情感。
维克多成功地创造了怪物,但最终对自己的作品感到恐惧,并计划摧毁它。电影的后半部分视角发生转变——现在由生物本身叙述,讲述它在被创造者抛弃后的生活,以及他们最终的对抗。
几乎所有玛丽·雪莱小说中的核心主题都在这部改编中延续,并且有些主题被更深入地探讨。电影同样警告人类渴望主宰自然和“扮演上帝”的危险。德尔·托罗的改编批评了傲慢,提出“是什么让人类成为人”的问题,并谴责弗兰肯斯坦,不是因为从死亡中创造生命,而是因为在之后拒绝了他的“儿子”。
新电影还引入了明显的代际创伤主题,为故事的道德增添了深度。首先,维克多的父亲以专制的严厉抚养他,让他处于控制和无法达到的期望之中。 后来,作为成年人,男爵对他的创造物表现出相同的行为——操控它,残忍对待它,并剥夺它的自由。这一细微之处为维克多的角色增添了复杂性:正如小说中所描绘的,他自己也是一种怪物,但德尔托罗提供了一个令人信服的心理解释。
尽管影片充满了哲学思想,但节奏却出乎意料地快,使得两个半小时的片长感觉短得多。事件迅速转变,甚至对话也因演员们富有表现力、几乎戏剧性的表演而流畅。
“弗兰肯斯坦”是那些少见的长片之一,可以说甚至可以从更长的时长中受益。没有停顿,故事不断向前推进,这令人满意,尽管某些时刻本可以有更多的呼吸空间。例如,维克多开始厌恶他的创造物的转折点值得更多的阐述。同样,伊丽莎白从同情转向对怪物的爱的情感变化显得过于突然,本可以更渐进地发展。
你对以人性化怪物为主题的故事有什么感觉?
参与调查尽管如此,观看“弗兰肯斯坦”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惊艳的视觉设计。在制作方面,它是近年来最美丽的电影之一。实用特效与CGI之间的精心平衡,加上令人叹为观止的布景和服装,完全将观众沉浸在一个黑暗的维多利亚童话中。这感觉像是德尔托罗标志性美学的巅峰——每一帧都可以暂停并挂在墙上作为画作。
这种艺术视野的胜利在弗兰肯斯坦的实验中最为明显。还有什么比解剖尸体和切割人类遗骸更为 grotesque 的呢?然而,德尔托罗故意避免追求震撼效果。他将解剖的行为呈现得几乎是创造性的,以意想不到的优雅拍摄尸体,而不是令人厌恶。因此,观众开始感受到与角色们自己所着迷的腐朽之美相同的诡异美感——这是让他们变得可同情的关键一步。当观众通过他们的眼睛看世界时,弗兰肯斯坦男爵和伊丽莎白夫人不再显得古怪。
然而,这种对美的追求却有一个有趣的副作用。影片中的怪物实际上并不显得可怕。雅各布·埃洛尔迪是一位英俊、引人注目的演员,化妆几乎没有削弱他的魅力。这削弱了一个重要的对比:在小说中,生物可怕的外表与其善良的本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德尔托罗的版本中,很难理解为什么任何人会害怕他。
***
“弗兰肯斯坦”是现代电影界领先的视觉艺术家之一的又一部强大作品。它感觉像是来自一个更文明时代的遗物:它的老派、几乎是戏剧性的舞台布置让人想起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布拉姆·斯托克的德古拉”,而不是今天典型的大预算制作。看到老派电影制作偶尔重新出现,真是一种乐趣。
你觉得怎么样?你喜欢“弗兰肯斯坦”吗?在评论中分享你的想法。
在改编经典时,什么更重要——对原作的忠实还是作者的个人视野?
参与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