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市场上,一个新趋势正在出现:人工智能驱动的毛绒玩具正在迅速获得人气。初创公司Curio推出了一系列产品——Grem、Grok和Gabbo——将其定位为3岁以上儿童的电子设备替代品。Curio并不是唯一的参与者。市场上充斥着“智能”熊、机器人,甚至还有提供类似功能的水豚。OpenAI与美泰(Barbie的制造商)之间最近的合作公告标志着人工智能即将进入主流儿童品牌。
每个角色内部都有一个带互联网访问和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的语音模块。孩子们可以与玩具对话,提问,玩文字游戏,创造者声称这使得玩具感觉“活着”。核心卖点是什么?减少孩子们花在平板电脑、电视和智能手机上的时间,因为人工智能朋友据说鼓励独立、无屏幕的游戏。
然而,记者的实际测试揭示了一些令人不安的方面。与Grem互动的感觉更像是“替代父母关注的玩具”,而不是“魔法玩具”。这个玩具积极寻求共同点,营造出个人联系的幻觉。这引发了一个问题:这样的设备是否削弱了对发展情感智力至关重要的真实人际互动?
Curio强调严格的安全措施:机器人过滤不当话题,并将所有对话的完整记录发送给父母应用程序。虽然公司声称数据不会长期存储,并且仅用于父母监督,但不断监控孩子与玩具的私人聊天这一概念本身就提出了伦理困境。父母还可以为孩子“定制”机器人的兴趣,甚至用它来提醒规则。
核心问题仍然是:会不会有一个会说话的人工智能毛绒玩具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激发对“模拟”世界的好奇心,还是它仅仅是技术依赖的一种更柔和形式?答案似乎不仅取决于设备的能力,还取决于成年人选择在孩子生活中赋予它的角色。现在,一些测试这一新奇的父母只是拆除了电子模块,恢复使用传统的毛绒玩具进行想象游戏。Curio的新玩具零售价格为99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