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感到意外(但参与过测试的玩家早有预料),新推出的提取射击游戏 ARC Raiders 已成为今年秋季最大的热门之一。在Steam上,游戏的同时在线人数保持在约30万左右,全球用户评价达到了89%的好评率。在Opencritic上,游戏基于约二十篇评论获得了 令人印象深刻的93分 。玩家和评论家们都称ARC Raiders为首个值得与 Escape from Tarkov 一较高下的竞争者——甚至有人声称它远胜于后者,是整个类型进化的下一步。那么,这款作品究竟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提取射击游戏的问题
即使你不玩提取射击游戏,打开任何该类型的热门游戏榜单都会发现一个明显的规律:大多数游戏或多或少都在模仿Escape from Tarkov。有时甚至到了荒谬的程度。来自不同工作室的开发者们试图复制Tarkov的军事风格、真实感、氛围和核心机制——基本上是这款热门游戏的全部公式。如果你将Escape from Tarkov与免费游戏 Arena Breakout: Infinite 或 Incursion Red River并排放置,一个不了解情况的玩家几乎无法区分它们。尽管Incursion Red River实际上发生在越南,而非典型的后苏联背景。
这就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任何具有真正独特身份的提取射击游戏几乎注定会在渴望新鲜创意和独特设定的类型粉丝中获得成功。ARC Raiders正是这样一款游戏。
机械崛起
游戏设定在未来,地球被ARC机器人占领,幸存的人类被迫躲藏在地下掩体中。从那里,掠夺者(玩家)偶尔会冒险到地面寻找资源。但他们不仅要提防致命的机器,还要警惕彼此。
这个设定引人入胜,并强化了体验的两个关键方面。首先,它塑造了游戏的美学身份:ARC Raiders凭借其复古未来主义风格与后末日元素的结合,在同类游戏中脱颖而出。更重要的是,“人类对抗机器”的设定改变了游戏的PvE部分,为玩法带来了真正的多样性。
游戏中有多种机器类型,每种都需要独特的应对策略。例如,你可能会遇到一架装备火箭发射器的重型飞行无人机,它能一两下击杀掠夺者——你需要瞄准它的引擎将其击落。 在封闭空间内,机械球体构成了特别的威胁:它们没有火器,而是冲向玩家并引爆。此外,ARC Raiders中还有几种巨型蜘蛛状机器人作为突袭Boss,每种都有多种攻击模式和必须先发现的弱点。
第三人称视角
ARC Raiders与同类游戏的另一个根本区别是其第三人称摄像机。这一点就使它区别于大多数提取射击游戏。
当然,这种视角并非适合所有人,但它有其优势。在ARC Raiders中,通过逼真的第三人称动画增强了沉浸感。更重要的是,肩膀上方的摄像机解决了该类型游戏的一个主要问题——埋伏。在类似Tarkov的射击游戏中,玩家常常躲在角落等待伏击他人。第三人称视角让所有人都能更安全地窥视角落,减少伏击,鼓励玩家更积极地在地图上移动。
没有朋友?没问题!
ARC Raiders单人游戏体验也非常出色。游戏没有为小队和单人玩家设置不同的服务器。相反,开发者设计了一个创意的匹配内生成系统。
玩家分波次出现。单人玩家和小队共享同一张地图,但生成波次错开,通常使单人玩家彼此更接近。这创造了有趣的动态:单人玩家大多遇到其他单人玩家,但仍有可能遭遇小队,保持持续紧张感。与此同时,小队永远无法确定他们击败的对手是单独一人还是有队友在附近——为每次遭遇增添悬念。
同样引人注目的是,ARC Raiders鼓励陌生人之间自发结盟。所有站在撤离区内的玩家都能成功撤离,无论他们是否属于同一小队。此外,突袭者即使被击倒也能撤离——只要他们没有完全死亡。
这意味着即使你被击倒,也可能通过谈判脱离比赛——毕竟你不再构成威胁。玩家甚至可以用除颤器复活对手。展现仁慈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合作——也许是为了共同击败强大的机器人Boss。
你对和陌生人一起撤离的想法有什么感觉?
一切皆有用处
比赛间隙,玩家不是购买新装备——而是用突袭中收集的材料制作装备。这使得每一件战利品都很珍贵,这对于以资源搜集为核心玩法循环的游戏来说至关重要。
还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制作的物品都非常实用。ARC Raiders中的枪战出人意料地讲究战术,因为武器和地图都经过平衡,更偏向近战战斗。 为了取得优势,玩家必须巧妙地利用所有可用工具——烟雾弹、毒气弹和追踪手榴弹;吸引机器的诱饵装置;可以阻挡来袭火力的可部署护盾;甚至便携式滑索。
***
这还远不是ARC Raiders的全部优势。例如,游戏出色的音效设计值得特别一提——这对于该类型游戏来说至关重要。但我们将在完整评测中深入探讨。现在,最重要的是:ARC Raiders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它的背景设定、玩法和匹配机制都独树一帜。这也是它从发布之初就建立起如此热情社区的原因。
你怎么看这款游戏?你玩过了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
你对第三人称提取射击游戏有什么看法?
Fazil Dzhyndzholiia




